村民吃上“生态饭” 农货市集最高日售万元
“村民入股,生态饭3年就把股金赚回来,村民吃上有的农货九游人做私房菜还能赚更多!”江门大沙镇大塘面村村民熊雪燕说。市集4年前,最高她辞去城里的日售工作,回到村里当起了村民市集股份制合作社的生态饭总经理。
这几年,村民吃上随着“森林城镇”建设不断推进,农货越来越多村民吃上了“生态饭”,市集花田音乐会、最高向日葵游园会、日售格桑花节等活动层出不穷,生态饭大塘面村成了“网红村”。村民吃上遇上节假日,农货熊雪燕经营的村民市集高峰时一天能收入过万元。
围绕宜居宜游宜业的目标,江门统筹县、镇、村三级频频发力,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九游污水治理、绿化、就业等多项指标有明显提升,排名全省前列。到村镇去,正成为不少江门人的选择。
污水治理见成效
市民每晚带孙子到河边散步
雨后清晨,市民冯玉兰到蓬江天沙河碧道跑步,“以前,一下大雨路上就有积水,现在出来晨运,不用担心积水了”。
近年来,江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架构起6700公里的排水管网环绕城市,建立起集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于一体的水循环系统。过去一年,江门市新建城镇污水管网129.7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93%、排全省第三,获评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这些看不见的管网,让城市就像海绵一样,而它们带来的变化,市民也看在眼里。
4年前,江门有12条黑臭水体。家住江门丹灶河附近的市民郑阿姨还记得:“那时候一出门就要捂着鼻子憋着气。”
河流全流域综合治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其中一环,江门锚定河流全流域综合治理,通过每月巡河、水质监测,及时发现黑臭问题,加强沿河截污和底泥清淤。2020年,全市71.65公里黑臭水体全部消除。2022年以来,又有2.63公里县级黑臭水体被消除。
现在,郑阿姨每晚都带孙子来河边散步:“现在水变清了,臭味没了,呼吸顺畅,人也精神。”
直播间卖山货
开业不到一年已卖超5万元
五指毛桃、牛大力、蜂蜜……村民梁银妹的黄角山货店不大,但卖的60多种产品全是村里的“土特产”。
恩平那吉镇位于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山货虽好,但苦于地处偏远,卖不出货也卖不起价。几年前,那吉镇获评全省首批“森林小镇”示范镇,有了这张“金字招牌”赋能,从前无人问津的山货,成为网友眼中原生态的绿色产品。
这两年,梁银妹走遍了那吉镇所有村子,把乡亲们的山货放到直播间里卖,开业不到一年累计销售金额超5万元。村里的老人彭奶奶平日最爱到黄角山货店门口逛逛,看自家的番薯卖出了多少。“多亏了银妹帮忙,我现在也能靠自己挣点钱了。”她说。
不只是梁银妹,随着“森林城镇”建设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生态饭”。4年前,辞去城里工作的熊雪燕回到大沙镇大塘面村,担任村民市集股份制合作社总经理,平日里,村民市集约有10个摊位,平均每天能售卖土特产近千元。“遇上节假日,高峰时整个市集一天能收入过万元。”熊雪燕说。
村在景中,更要富在绿中。截至去年底,江门累计建成27个森林城镇,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占全市城镇数量37%。越来越多的村民“拥抱”森林城镇,闯出了绿色致富路。
“以前为了养家糊口,很多村民只能外出打工。”鹤山宅梧镇林地面积约21万亩,森林覆盖率超66%,是名副其实的林业大镇。白水带村党委书记蔡海锋回忆,过去很多村民不懂林业产业、林下经济,都奔着外面的工厂去发展。
变化发生在这几年。宅梧镇创新采取“镇国资+村集体+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培育出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去年,通过国储林项目建设成功流转林地约2万亩,预计每年可带动镇、村、组集体收入共增加800万元以上。
林地不仅长出了树,还种出了油茶、沉香、茶叶、坚果等产品,蔡海锋亲眼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背靠绿水青山,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他说。
蓬江上巷村种下凤眼果树,计划分三期种出一个产业园;恩平水塘村在村主干道旁栽下紫花风铃木,4公里路上繁花盛开……绿美家园,在村民心中有了更具象的模样。
这个春天,有30.5万棵新树扎根江门。江门计划今年每个县城植树不少于1万棵、每个圩镇不少于1000棵、每个行政村不少于100棵,让绿美江门全年有景。
家门口找工作
88个就业驿站15分钟可达
“最好每天下午4时前下班,方便接孩子和做饭,请假也要相对容易。”小钟是二胎家庭的“宝妈”,因为想赚点钱补贴家用,她来到了家附近的零工市场。
蓬江区零工市场运营负责人、江门市邑才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创新介绍,零工市场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发布招聘信息。“线下求职的以退休人员、家庭主妇为主,多在45岁以上。年轻人则更喜欢在线上获取用工信息,直接与企业沟通。”
在“妈妈岗”零工专区,小钟决定先参加直播培训,以后找一份电商运营工作。
“要给钱吗?”54岁的成姨有20多年零工经验,之前她被骗过,雇主3个月没发工资,最后到人社部门申诉才解决了问题。经一事长一智,她决定通过更靠谱的渠道找工作。
“我们是免费的。”吴创新说,零工市场除了提供就业平台,也是零工人员的“后盾”,可帮助他们审核企业资质,提供意外伤害保险和劳动维权,并在出现纠纷时提供调解、监督等服务,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这样的零工市场,目前在江门一共有8个,其中7个分布在各县(市、区)。此外,还有88个就业驿站分布在工业园区、客运站、大型商场、骑手之家等场所。这样一来,不仅破解了用人单位阶段性、季节性用工问题,还拓宽了灵活人员就业渠道,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去年,江门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达94.2%,“园区技校”培训产业工人超1.2万人次,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连续3年走在全省前列。今年初,江门“零工市场+就业驿站”模式还被评为“2023年度中国就业十件大事及地方就业创新事件”。
南方日报记者 李霭莹 张婧媛 黄烨倩 张泳渝
- ·2024年潮流和收藏玩具零售总额为465.7亿元
- ·事关寒假校外培训!梅州市教育局发布最新通知
- ·新年“开门红”!梅州综保区迎来价值2000万设备通关入区
- ·不容错过!国内首场客家音乐个人演唱会
- ·美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商务部回应
- ·梅州市餐饮业“发票抽奖”活动年度大奖小汽车,成功提取!
- ·梅州市餐饮业“发票抽奖”活动年度大奖小汽车,成功提取!
- ·发现155项隐患问题!省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消防工作现场考核巡查组第八组来梅开展考核巡查
- ·利雅得两次会谈成果 美俄乌为什么各自发声明
- ·及时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交警部门持续严查严处各类突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
- ·定了!梅州中小学2024年寒暑假时间公布!
- ·载歌载舞迎新年!梅州市艺术学校举行文艺汇演
- ·广州多地出现短暂停电,供电局:因电压波动影响,已恢复正常
- ·梅州举行2024元旦民间文艺惠民演出暨民间传统“客家朝醮”文化展示
- ·魅力梅州丨@梅州人,就是这个年味!
- ·载歌载舞迎新年!梅州市艺术学校举行文艺汇演
- ·地震前天空会出现鱼鳞状的“地震云”?假的|破谣局
- ·登上央视,被推向全国!他用20多年匠心坚守,传承发展非遗美食
- ·梅州举行2024元旦民间文艺惠民演出暨民间传统“客家朝醮”文化展示
- ·情系桑梓,冬日送暖!李有权捐赠近百万元款物慰问家乡困难家庭
- ·郁南桂圩:做好 “一线施工队长” 以干部之“干”增长“百万万工程”典型村落哺育
- ·危险!危险!危险!小孩乘车将头探出汽车天窗…
- ·全省广东汉乐展演上演音乐盛宴!客家筝首位非遗传承人范永奋客家筝独奏《散楚词》
- ·增进民生福祉 托起“朝夕美好”!梅州全面做好“一老一小”和妇幼健康服务,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 ·金融如何更好支持民营企业,倡议书来了!
- ·南国牡丹绽魅力!广东汉剧“周五有戏·文化惠民”十周年专题晚会举行